“2015中国好网民”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据研发团队专家介绍,“轻型双色球开奖结发动机TD0工程样机”是一款活塞式汽油发动机,综合性能达到国外同类型无人机发动机水平,可满足功率从50千瓦/时到150千瓦/时无人机和通用轻型航空器的需要。随着电控技术和多级增压技术的运用,该发动机及其后续产品可满足无人机高空、长航时的飞行需要。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韩墨)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一系列数据再次确认了今年中国经济取得“开门红”的现实。全球市场长舒口气,西方媒体承认“趋稳”,摩根大通等国际机构上调预期,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似乎又“回来了”。 说信心“回来了”,也就意味着曾经“溜走过”——年初以来,一些西方机构和专家高调质疑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老套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加上新流行的“中国拖累世界经济论”甚嚣尘上,一些评级机构还把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为“负面”。西方新一轮“唱衰论”像往年一样不请自到,又同样地,最终被事实证明只是白折腾一场。 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要素正在聚集:与今年前两个月相比,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固定双色球开奖结投资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始提速,新增信贷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均超出市场预期,3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自2015年8月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 一些国际组织显然也感受到了这股“暖流”。就在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下调全球及美国、欧元区、日本今年增速预期的同时,唯独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为中国经济及其改革转型投出“信任票”。与之类似,摩根大通、瑞信等国际金融机构也上调了增速预期。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弱转强固然值得肯定,但这种过山车式的信心波动也再次提醒我们,考察中国经济,不能简单随着短期或零星的数据起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待这个复杂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有更成熟的心态和更具定力的战略眼光。 看中国经济,首先看整体——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主引擎的角色不会改变。虽然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至6.9%,但它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仍超过25%。要知道,中国经济规模如今已超过10万亿美元,每个百分点增量的背后,都代表着上千亿美元的生产、贸易与投资活动。去年,中国对全球石油、铁矿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创新高,中国出境游带动1.2万亿人民币的消费,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支撑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中国非但没有拖累世界经济,反而成为全球经济必须依赖的稳定锚、动力源。 看中国经济,其次看趋势——中国改革开放、创新求变的步伐不会停止。从简政放权、建立自贸区,到放活人民币利率汇率机制,实施“互联网+”,再到推进包含一揽子措施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始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破解“结构性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去年,消费对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超过60%,服务业GDP占比超过50%,新增就业在经济承压和转型阵痛之际不降反升。中国的结构调整效果初现,增长质量正在提升,中国非但不会“硬着陆”,反而会在更为均衡、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 看中国经济,更要看长远——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发展机遇不容错失。中国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仍处于世界的中等水平,内需市场的“金矿”还远未开发。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基础设施仍有大量“短板”,互联网经济、绿色产业正迎来新“风口”,“一带一路”建设将加速推进……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经济留给世界的机遇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加多元、更有厚度。 当然,转型期的中国不可能没有风险和挑战,世界经济面临增长阻力的大环境也不会迅速改观。而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对中国经济从大处着眼,依大势判断,不因一时的涨跌而乱了方寸,不因暂时的曲折而失了信心。当今中国,市场广阔而充满活力,改革意志坚定如一,开放共识高度凝聚,人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源不绝。中国经济的希望远大于困难,值得也应当能赢得世界投下一张长期有效的“信任票”。《意见》要求,完善涉案财物先行处置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对易损毁、灭失、变质等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易贬值的汽车、船艇等物品,或者市场价格波动大的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效期即将届满的汇票、本票、支票等,规定经权利人同意或者申请,经批准后可以依法出售、变现或者先行变卖、拍卖,所得款项统一存入各单位唯一合规账户。在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方面,重点评价指标包括公众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并按同类医院得分排名;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以及上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共享;前20位病种次均门诊及住院费用;医保目录外药品及卫生材料占比;住院重症病人及三、四级手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临床路径管理的专业和病种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情况;医疗收入结构;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等。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霍小光 蔡玉高)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席大大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拉响了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默哀持续一分钟。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名南京市青少年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 随后,席大大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60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席大大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席大大指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席大大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席大大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席大大强调,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6名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同撞响“和平大钟”。随着三响深沉悠远的钟声,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翔,寓意着对30万死难者的深深追思和圆梦中华的雄心壮志。 公祭仪式后,席大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走进纪念馆展厅,参观《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席大大等仔细观看,在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对日本战犯审判、南京大屠杀历史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展区,席大大不时驻足,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参观结束时,席大大、张德江在签字簿上签名。随后,席大大等亲切会见了参加仪式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遇难者遗属代表。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和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军区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二战中国战区和遭受过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亚洲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中外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报道。